商人的四個朋友...


從前,有個商人,結識了四個朋友。他對第一個朋友言聽計從,給他穿最好的,吃最好的,住最好的,用最好的。第二個朋友,氣宇軒昂,儀表堂堂,商人對他非常看重,想盡種種辦法維持和他的關係,並帶著他在人前炫耀,以擁有這樣的朋友而洋洋得意。對第三個朋友,商人的態度較為平淡了一些。但因為這個朋友料理事務的能力非常強,商人對他也很滿意。唯有對第四個朋友,商人幾乎從來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。


有一天,商人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,想要帶其中的一位朋友前去,以解除旅途寂寞之苦。問第一個朋友,第一個朋友說,我們只能共歡樂,不能共患難,我沒有陪你出遠門的義務。商人很是傷心,問第二個朋友,第二個朋友說,我知道你對我很好,但是我也知道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也都對我很好,所以我也不會陪你前去。傷心的商人問第三個朋友,第三個朋友說,我可以送你走一段路,但送到門外後,我就要返轉身來,因為有很多的事情⋯⋯等著我去處理。傷心的商人這時終於想到了第四個朋友。出乎他意料的是,第四個朋友什麼話也沒說,就陪他一起上路了。

在這樣的一則禪的故事裡,那位商人不是別人,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。他要去的那個很遠很遠的地方,不是別處,就是死亡的國度。這則故事的主旨在於說明:
當我們有朝一日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,我們到底能從這個世界上帶走什麼東西?

第一個朋友,是衣食之友,是我們的肉體。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圍著肉體打轉,滿足一己的感官享受,但到最後,這具肉體並不能隨我們而去。所以清代乾隆皇帝說:「未生之時誰是我?合眼朦朧我是誰?」——我們的父母沒有生我們的時候,「我」在哪裡?有朝一日永遠閉上了眼晴的時候,「我」又在哪裡?

第二個朋友,是名利之友,是我們的財富、金錢、地位。我們辛辛苦苦地追逐,惟恐稍不努力,這些東西就會離我們而去。

第三個朋友,是親屬之友,是我們的妻子、同事、夥伴。在我們的生命中,與這些朋友相聚共處,是一種值得珍惜的緣分。但是,當我們離別這個世界時,他們並不能隨我們同去。「夫妻本是同林鳥,大限來時各自飛」。即使是最親愛的夫妻之間,當大限來時,也還是各人的生死各人了,更何況其他的人。

第四個朋友,是心靈之友,是我們的心靈、感受。我們能從這個世界上帶走的,是這顆乾乾淨淨、清清純純的心靈。只有它和我們生死不離,不拋棄,不相離,但我們偏偏忘了它的存在!

在這個世界上,我們固然要善待我們的身體,善待我們的金錢、名利、財富,善待我們的親人、同事,但是,我們更要善待我們的心靈!

這則經典的禪學寓言,指明了禪學的根本目的:明心見性,頓悟成佛。認識了這第四個朋友,就是明白了本心,見到了本性。正如慧能大師所說:

「佛向自性作,莫向身外求,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。」

「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。」

「菩提自性,本自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!」

...大家加油...
...李榮茂 衷心分享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