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縛v.s逍遙

是誰多事種芭蕉,早也瀟瀟,晚也瀟瀟。
是君心緒太無聊,種了芭蕉,又怨芭蕉。


是誰無事賞芭蕉,早也逍遙,晚也逍遙。
是君心緒無人曉,有也逍遙,無也逍遙。

生命若不是現在,那會是何時?

       重點摘要

不屬於自己的,卻常常心存慾望;

握在手裡了,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。

生命若不是現在,那是何時?

愈是簡單的快樂愈可以經久不變,

不用苦苦追求快樂就是一種幸福。

抗生素你該怎麼吃

相信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,你可能因為感冒,因為喉嚨痛、肚子痛、牙痛或是其他的發炎現象,(ps:一定要是發炎現象)到醫院就醫,拿回一堆藥,其中一定含有一般俗稱的消炎藥就是抗生素。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,藥吃多了對身體沒有好處,所以很多人只要症狀消除了之後,就自行停藥。

對於一般的藥物來說,需要時才吃這種作法是正確的,但若對抗生素也採用這種方法的話,你可能就在無形中種下了抗藥性的禍根。

內行人吃的膠原蛋白

其實『膠質』和『骨質』在人體內就好比房子的『水泥』和『磚塊』,通常一些老化現象都是膠質缺乏才會引發。

念佛淺說

──印順法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重點摘要

佛教中基本的道理,如因果、善惡、輪迴解脫等,都應有一明確的信解,這就是信三寶、信四諦等。假使連這些基本的道理,缺乏堅信,疑惑不定,說他念佛便可往生,實在是笑話!
與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相呼應,不相應便不能生淨土。

淨土新論

印順導師著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重點摘要


戒律與淨土,不應獨立成宗。這如太虛大師說:「律為三乘共基,淨為三乘共庇」。
心淨眾生淨,心淨國土淨,佛門無量義,一以淨為本
有眾生就有環境,眾生為正報,世界為依報,
從自身清淨,而更求剎土的清淨,(這就含攝了利益眾生的成熟眾生),才顯出大乘佛法的特色。


逆緣是修心的良藥

作者:袞卻格西               重點摘要



依於受取苦,你可以修得忍辱、慈心,悲心它是加持。
忍辱的無量利益,不能依止上師、三寶而生起,是要依止敵人才行
在那個團體裏,如果有那麼一個可以生起嗔心的物件,就要好好利用機會來轉化我們的念頭,修習忍辱。培養那麼一個善心,對自己無量來世來說,是非常有價值、有意義的。

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討

陳英善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重點摘要

    堪稱為天台中興法將的湛然,以性具說作為天台智者思想核心,基本上已喪失了天台智者一向對理體說所作的反省批判,簡單地說,已失去了緣起中道實相之辯證張力。
中唐以來的整個中國佛教,幾乎圍繞在「體」這一觀點上來論述佛教,湛然亦不例外,故特就理具來解釋天台思想   

無事


輕鬆自在本無礙
天上人間無去來
心中無事自閒閒
隨它花落花又開

宋代天台山家山外論爭

釋演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重點整理


一切諸法無非心性,一性無性,三千宛然。
錯認心法,便是真如,故談攝色入心,方具諸法

與子相處之道


我們一直把教育停留在智育的思考,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,
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、感情和貼心。

我不知道,我和孩子還有多少人生相伴?
但幸福在我看來,越來越簡單了:
我只想再看孩子一眼,多看一眼,靜靜的看他一眼。
無論如何,他們都是永遠的心肝寶貝。

止觀教授



開示:薩迦法王
重點摘要

大多數的人,縱使他們期望得到快樂,但因為無明,實際上卻製造了更多痛苦的因
你永遠無法以普通的方法找到真正永久的快樂。唯一能夠真正克服痛苦找到快樂的方法,就是修持佛法。
佛法指的是能夠改變或調伏自心的方法。

有志竟成


重點摘要

積極進取的正向心態,可以使一個人變得多勇敢、多堅強。
他視這種疾病為一輩子形影相隨的朋友。但也因自身的經驗他了解其他患者有多苦,




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


頂禮聖者法語,祈願眾生..同沾法益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地印恭錄



View more presentations from diin54321.

修心訣(牧牛)

修心訣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釋地印於法鼓

序言

佛法以心為宗,修行即在修心,諸祖慈悲,以牧牛喻,曉迷人、示途徑,令知修心之要。地印性雖不敏,但好其學,試以廓庵和尚十牛圖頌為本,配以普明禪師牧牛圖頌為輔,直明修心歷程,效法前賢宏法之悲,願與後學啟迪之功。雖悲願可嘉,然德學未備,虔請諸方大德指正圓飾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地印作禮2009/12/16

藥不會殺人,你的錯誤觀念才會


View more presentations from diin54321.

默照禪七心得

    「默照即禪」。這不是賣弄文字遊戲;這是七天來的經驗累積與聆聽師父開示後的深刻體驗。怎麼說呢 ?

    佛法以「心」為宗,修行重在修心,而「禪」是佛心。所謂禪即是定慧等持,當下清清楚楚而心不動,即是即照即默。古德謂行住坐臥皆是禪,在日常生活中,吃飯睡覺、行住坐臥,時刻保持心清清楚楚的覺照而心不動,這即是禪、即是默照。









因緣

  •  一段一段都是過程,不斷延續卻各有因緣,不同因緣中成就不同的「自我」;既有不同的「自我」,那何者為我 ?

體悟

  • 世俗諦的事,要活用勝義諦的理,才能趨近圓滿;而世俗諦的圓滿則是勝義諦的顯現。法雖無高下,卻有次第。法有次第階層之別,卻無高下好壞之分。



人生


  • 愛一個人~要了解,也要開解; 要道歉,也要道謝;要認錯,也要改錯; 要體貼,也要體諒;是接受,而不是忍受; 是寬容,而不是縱容; 是支持,而不是支配; 是慰問,而不是質問; 是傾訴,而不是控訴; 是難忘,而不是遺忘;是彼此交流,而不是凡事交代;是為對方默默祈求,而不是向對方諸多要求;可以浪漫,但不要浪費; 可以隨時牽手, 但不要隨便分手。


    藏龍臥虎今現身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藏龍臥虎今懦夫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鏡花水月了無痕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鏡裏罪容化成無,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人間疾苦頻伸手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情冷暖難回首,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  願留大愛在娑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嘆留多少傷心事。


成功的要件

  • 世間真正的高手,是能勝,而不勝,有讓人的胸襟;能贏,而不一定要贏,有善體人的心懷,不是嗎?


  • 能屈能伸、收放自如,實乃世間真正高手;勝他,可砥礪其心;敗他,可砥礪其心。能善觀因緣,以利他為先,則為出世間真正高手。

快樂

  • 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,而是發現得來的,凡事總有好的一面,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發現而已。



  • 快樂的人懂得惜福,他們從不埋怨自己缺少什麼,而會去珍惜自己擁有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