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人震憾的0.1

 在一場國立大學EMBA、高階企業經理人的演講中,提到簡單的數字遊戲:1x1x1x1
11,乘以十次,答案會變多少呢?
答案很簡單,當然是「1」啦。
可是──1.1x1.1x1.1x1.1
也就是1.11.1,乘以十次之後,答案會變多少呢?

我想,答案就不容易算了!

禪悟

  • 放鬆,隨時意念放鬆,保時放鬆,就可達到攝心的作用。


  •  修行 : 正見具足,有上有下;信心具足,有下有上,隨緣隨力,一路向前。


  • 禪修 : 正見具足,一路到頂,歇腳即可,沾邊不能。


  • 正念 : 用方法,隨時回到方法上 →清楚:心繫所緣 →攝心:心一境性;
        不要認為行住坐臥皆禪作不到,只要在吃飯時意念到 : 我是在修行,則當下即是,

禪詩


  • 萬丈雄心天地震,一將功成萬骨枯;四弘誓願人天喜,一人得道萬人隨。

法語


所有與我同行者,於一切處同集會,

身口意業皆同等,一切行願同修學;

所有益我善知識,為我顯示普賢行,

常願與我同集會,於我常生歡喜心。

師語

  • 人生的歷練是從苦難過來的,經過苦難,還能體會人間的溫暖,這是一種幸福。 摘自《聖嚴法師與人文對話》

名句

  • 「淨心」是期待妳保有清靜無汙染的心;「靜心」是平靜看待周遭人事物;「敬心」則是凡事保持恭敬、謙卑的心態。



  • 青春無關年華,它是內心境界。 有句英文諺語說得好,「假如你認為你還青澀,你可以繼續成長,如果你認為你已成熟,那只能等著爛掉。」


  • 不是別人使我煩惱,而是我拿別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

生活智慧

  •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:風吹柳動,未見柳折。忍得一番橫逆,便增一番氣度。



  • 千金難買早知道,後悔沒有特效藥; 經驗能教人聰明,吃虧能教人謹慎。挫折可以使自己成長。

坐禪儀

Check out this SlideShare Presentation:

稱性念佛法門


 妙法寺蓮池海會

禪、淨、教合一,三身一體之

稱性念佛法門

如何明心見性

一、 前言

太虛大師曾說:禪宗應名為佛心宗,旨在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 禪門高僧虛雲老和尚亦言 : 宗門主參禪,參禪在「明心見性」,就是要參透自己的本來面目,所謂「明悟自心,徹見本性。」 近代中國大德元音老人 說 : 明心見性是佛教的總綱,精髓所在,……不能明心見性,也自然達不到學佛的真正目的。 當代中華禪法鼓宗的開宗祖師聖嚴師父說 : 從佛法的修行來講,無一法不是匯為同一個目標──離苦得樂、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。

心要




  •  相應彌陀宏願 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十念必生願、臨終接引願、欲生果遂願、一生補處願




  •  稱佛性、持佛名、攝佛法、轉法輪 。( 四聖諦、十二因緣、八正道、六波羅密)




  •  禪、淨、教合一,三身一體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以禪為心、以法為依、以淨為歸。由佛性見緣起破我執而契無我入實相。

供養祈願文

每次用齋之時,都能以慈悲心關懷眾生,普施供養,令其身心安樂,更重要的是,祈其慧命能藉此因緣而得增長,與佛祖結下生生世世的緣分。 

五 心 戒

天 律 山 妙 法 寺

戒為無上菩提本,應當一心持淨戒

蓮池海會組織架構

一、 蓮池海會組織辦法



蓮友會──8小組長(八正道)*6組員(六度)。

─度眾48尊─會長一人、副會長二人─蓮花首一人負輔導之責。

設蓮池海會總舵主一人。1. 如有蓮友往生,同會會員於七日內日日集體助念、蓮池海會所有菩薩於七七日內每日為往生者迴向。2. 急難祈福。

一門深入或一門偏執


佛法由聞思修證而契入,因應眾生根器之不同,修行法門有八萬四千,《金剛經》云 :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」法門只在契機,何有高下之分。

修行的要點,一在精進,二在無求。一門深入、精進修持、結果自成。而無求則在契合佛理,清淨自心;眾生之病在於執著,故修行之鑰就在去執;眾生在五欲六塵中、見色聞聲處執取,聞法修行後,則在方法、義理上論高下,在稍有所得時,更是執取不捨,結果自是與佛道漸行漸遠,不亦痛哉 !

脫離「三世冤」

我們這輩子能得人身、接近佛法,信受佛法,必是累世的善緣。而佛法是解脫之法,既曾有累世善緣,為何我們還流轉娑婆、頭出頭沒呢 ? 可見我們雖有累世佛緣,卻未曾發解脫之心 ( 更遑論菩提心了 ) 。以增上心、不捨五欲福報之樂, 不管我們做了多多的功德,修得多深的禪定,第二世是能享受富貴榮華、甚至成仙之樂的;然而福德享盡,第三世就得重頭再來,更可能福德用盡而業障現前,向下沉淪,不復人身,此正所謂「三世冤」也。

人身難得今已得、佛法難聞今已聞,我們要善用這一世的佛緣稱性念佛,禪、淨、教圓滿修持,不生偏執,發菩提心自利利他,現世淨土、往生極樂。

冤親債主與護法龍天


  •      一般的懺悔觀念 : 藉由真誠的懺悔、法會的功德,希望我們的冤親債主,暫時甚至永遠的饒過我們,不要再來找我們。 


稱佛名號的意義

 持念彌陀聖號的意義為何 ? 如果不甚了了,那可就辜負了此一無上的方便法門了。不知稱念佛名的意義,那和念耶穌名號,甚至心念人名又有何不同呢 ?

一心念佛或散心念佛

念佛法門重在一心,一心念佛一聲,與佛功德相應,勝於散心念佛千萬聲。

何謂「稱性念佛法門」

何謂「稱性」? 這是為了提醒我們切勿養成散心念佛的習性。「性」指佛性,即是禪心;

現世淨土往生極樂

當下清楚的這一念心,不被無明煩惱所蒙蔽,保持心的清淨,待人處世清清楚楚、清清楚楚身語意行,稱性而活,現世即已活在淨土。

發菩提心,稱性念佛

緣起法是佛法的核心,果必由因,成佛與否,端在發心;而大乘、小乘之別,佛道、外道之殊,亦在於發心之不同;一般而言,心外求法,即同外道;而佛法中的發心,大抵而言,有如下三種 : 增上心、解脫心(出離心)、菩提心。

稱性念佛,真發菩提心

任何法門的修持,皆以「一心」為其入門之要,簡單的說,「一心」即是當下的心清清楚楚。清楚之心即為入禪之鑰,亦即開顯「佛性」之始,故我們提倡「稱性念佛」,強調的即是念佛之時,心的清清楚楚。


心若能清清楚楚,則不管修習任何的法門,都是同樣的殊勝;以清楚的心持咒、念佛、誦經、參禪、甚至穿衣吃飯,你都是走在「明心見性」的道路上;那為何要特別提倡「稱性念佛」呢 ?

一心念佛與觀想四諦有無相違


既然強調一心念佛,為何於念佛時要觀想四諦呢 ?

四聖諦

   四聖諦即苦集滅道四諦,諦謂真實不虛,如來親證。

(1)苦:是世間的現實特性。一切無常。三界輪迴。

(2)集:是無明煩惱與業力;這是苦的 "因"。

(3)滅:是滅除煩惱,消除一切苦迫;超越世間,解脫三界輪迴。

(4)道:是滅除苦惱的方法。對治煩惱,通達涅槃。戒、定、慧。


十二緣起

  • 在眾生生死延續的過程中,觀察前後相生的因果系列。猶如果樹從種子發芽,生枝葉,開花結果;果實又成為種子,又會發芽生葉。種果相生,一直延續下來。
十二緣起:無明 → 行 → 識 → 名色 → 六入→ 觸 → 受 → 愛  → 取 → 有 →生 →老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