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蘊

蘊:又譯為陰或聚,有積增聚合的意思,意指人類存在的基本要素。
佛教將蘊分析成五種基本元素,即色蘊、受蘊、想蘊、行蘊和識蘊五者,又稱五蘊,舊譯五陰、五聚、五眾或五受陰。

五蘊是指以下五種:
色蘊,總該 一切 (五根五境等) 有形之物質。
受蘊,對境而 承受 事物之心之作用。
想蘊,對境而 想像 事物之心之作用。
行蘊,其他對境關於貪嗔等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。
識蘊,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 心之本體 也。

五蘊的體性是:生滅、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。
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在開首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就是這一個「五蘊」。

《楞嚴經》對於五蘊(五陰)的論述,首先強調了:『五陰本因,同是妄想。』

然後闡述了五種妄想─「堅固、虛明、融通、幽隱、顛倒」─而對應了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五蘊。


然後闡述了五蘊的邊際與次第關係而說:“       阿難。是五受陰,五妄想成。汝今欲知因界淺深。唯色與空,是色邊際。唯觸及離,是受邊際。唯記與妄,是想邊際。唯滅與生,是行邊際。湛入合湛,歸識邊際。此五陰元,重疊生起。生因識有,滅從色除。理則頓悟,乘悟並消。事非頓除,因次第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